• 官方咨詢熱線:4001-666-001 國際業務免費咨詢電話:010-50959845

    《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與中國刑事法的應對 | 第十六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暨第二屆京師涉外法治論壇圓滿舉辦

    • 瀏覽:1096
    為深入探討《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生效后中國刑事立法與司法體系的應對策略,更好地推進我國涉外法治建設,2025年8月18日,以“《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與中國刑事法的應對”為主題的第十六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暨第二屆京師涉外法治論壇圓滿舉辦。本屆論壇得到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指導和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國際刑法學分會支持,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暨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主辦,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京師律所(全國)刑事專業委員會共同協辦。
    蒞臨本次論壇的重要領導及嘉賓有: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姜偉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賈宇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敬大力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張雁云

    最高人民檢察院國際合作局一級巡視員,中國女檢察官協會秘書長李新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原庭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曉東

    司法部國際合作局原副局長張曉鳴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

    中國駐格林納達原大使,海南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趙永琛

    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時延安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強軍 ?

    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王文華

    河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蔡軍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創始人、終身名譽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振中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梁迎修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陰建峰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主任秀梅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暨刑科院教授吳宗憲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暨刑科院外國刑法與比較刑法研究所所長王志祥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何挺

    以及法學界、法律實務界、媒體界的各位學者及嘉賓共同參加論壇。

    刑刃破曉 勢能升騰

    開幕式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梁迎修
    開幕式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梁迎修主持。

    致辭與報告

    ?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張雁云
    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教授張雁云在致辭中首先介紹了北京師范大學作為首批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及“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深厚底蘊與綜合實力,指出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將為法學學科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他指出,本次論壇聚焦“《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與中國刑事法的應對”這一核心議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當今網絡信息技術深刻改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導致網絡詐騙、盜竊及攻擊等犯罪高發,嚴重威脅國家安全、社會穩定與民眾權益。在此背景下,他深入分析了《公約》生效將對中國刑事法產生的雙重影響:一方面,為中國刑事法提供了國際標準和參考依據,有助于中國完善網絡犯罪相關立法;另一方面,也對國內刑事法律體系的適應性及其與國際規則的兼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期望與會嘉賓深入研討,碰撞思想,為應對網絡犯罪挑戰貢獻新思路與新方法。
    ??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姜偉
    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姜偉代表中國法學會、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向北京師范大學法學學科設立三十周年、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設立二十周年表示熱烈祝賀。隨后,他闡述了《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里程碑意義,并對此提出了三點意見:一是網絡犯罪治理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嚴峻挑戰,早已突破國界限制,滲透各國經濟命脈,侵蝕國家安全,《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為打擊網絡犯罪提供了方向,提供了國際合作的契機和基礎;二是中國刑事法律應與《公約》系統推進,在程序法銜接、實體法協調、在國際合作機制上實現系統對接;三是《公約》轉化為國內法的基本思路,建立安全評估前置與目的限制原則雙重審查機制,將中國在網絡主權與數據安全領域的立場主張轉化為國際規則框架下的“中國方案”。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賈宇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院長,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賈宇就北師大刑科院對中國刑法學創新作出的突出貢獻表示充分肯定,并代表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向北師大刑科院成立以來取得的卓越成就致以敬意。他指出,隨著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網絡犯罪與數字安全風險已成為全球各國面臨的共同嚴峻挑戰。他闡述了《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重要地位與意義,并強調本次論壇聚焦《公約》生效后中國刑事立法與司法體系的應對策略,對推進我國涉外刑事法治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指引意義。他就此提出三點核心意見:首先,直面網絡犯罪高發、低成本、強隱蔽性及智能化等新特點及其對社會秩序的嚴重危害,構建綜合施策、多元共治的新格局。其次,強化國際合作以深入打擊跨境網絡犯罪。應有效運用《公約》框架,積極推動數據跨境流動、公約規則協調合作,為全球網絡犯罪治理貢獻高質量的中國方案。第三,深化院校合作,培養兼具廣闊國際視野和較強跨學科能力的涉外刑事法律人才,將中國涉外法治實踐最新經驗和深度案例,及時轉化為教育學資源,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深化協同育人要求。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敬大力
    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會長敬大力在發言中首先介紹了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長期以來注重與法學院校的“校會合作”,通過舉辦學術活動、搭建專業平臺實現了多贏共贏。他特別指出,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是研究會的首批單位會員,期待雙方未來繼續拓展合作領域。此外他強調,本次論壇在于破解《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與中國刑事法銜接的時代課題,承載著構建人類數字文明新趨勢的歷史使命。面對當前挑戰,他提出中國需積極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參與搭建全球性、區域性、多層次的互聯網治理,以現代化法治為中心,著力構建兼具國際兼容性與本土適應性的刑事司法體系,助推我國從網絡大國向網絡強國邁進。他表示,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將持續關注國際網絡犯罪前沿問題,為網絡犯罪治理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與智力支持。
    ??最高人民檢察院國際合作局一級巡視員,中國女檢察官協會秘書長李新
    最高人民檢察院國際合作局一級巡視員,中國女檢察官協會秘書長李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涉外法治工作,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也明確提出“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完善涉外國家安全機制”的要求。隨后,圍繞“推動《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實施中的檢察國際合作”,她提出四點意見:首先,應著力提升檢察人員運用國際條約辦案的意識和能力。她指出,檢察機關作為憲法明確的法律監督機關,在刑事訴訟中承擔全程監督職能,應充分發揮其在刑事司法協調中的作用。其次,需以《公約》實施為契機,推動國內立法有效銜接,為檢察國際合作筑牢法律基礎。第三,加強科技賦能,結合打擊網絡犯罪的實際需求,順應數字化趨勢,提升對新型網絡犯罪的識別與應對能力,推動構建智能化、信息化的技術系統。第四,要持續拓展國際檢察合作網絡。檢察機關應主動參與反恐、反腐、打擊網絡犯罪等領域的國際規則制定,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為加強國際司法協作注入持續動能。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強軍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王強軍重點回顧了北京師范大學刑科院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方面的堅實基礎與發展成果。他指出,刑科院通過持續舉辦高質量的學術講座,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知名專家學者交流,營造了濃厚的學術氛圍。學院在刑法學領域的研究尤為深入扎實,聚焦刑法立法完善、刑法適用、刑法功能等核心問題,理論成果豐碩,為學科規范化建設和整體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依托深厚的學科積淀與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刑科院在人才培養方面成效顯著,獲批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基地,并開設涉外法治人才優秀班,致力于培養具備國際視野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法治人才,為國家法治建設持續輸送新生力量。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陰建峰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陰建峰主要匯報了北京師范大學刑事科學法律研究院二十年來的建設成果。他指出,北師大法學學科由法學院和刑科院共同組成,刑科院始終堅持以體制創新促進發展,取得了不菲佳績。同時,刑科院始終重視國際交流、堅持以高端平臺引領發展,致力于打造“當代刑法國際論壇”“兩岸四地刑事法論壇”以及“中韓刑法學術研討會”三大國際區級交流平臺;此外,刑科院注重緊密聯系實際,堅持以法治實踐提升發展,通過提供法律咨詢意見和研究報告,以及專家參與立法、司法、執法活動等形式,以實際的行動推動法學理論與法治實務的融合。

    第一單元《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宏觀問題研究

    第一單元由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喻海松,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主任王秀梅主持。
    主持人喻海松—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王秀梅—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G20反腐敗追逃追贓研究中心主任

    與談人

    時延安—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袁彬—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

    姜敏—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

    黃露娟—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國際合作委員會主任

    會上,趙永琛、吳沈括、王鵬祥、張馨文、孫偉、李貝貝六位學者及嘉賓重點討論了《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制定背景、制定歷程與博弈焦點,對其制度要旨、規范設計進行了全方位解析,指出我國刑法規制應系統對接《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提出應主動跟進研判《公約》及其相關議程的后續實施進展、積極參與國家機關在防治和打擊網絡犯罪領域的執法司法工作,進一步迭代升級刑法,革新刑事程序法與證據規則,革新網絡監管執法制度,完善預防網絡犯罪制度與打擊網絡犯罪技術援助和信息交流制度等舉措。此外,本單元還從細化層面對《公約》刑事定罪條款與我國刑法罪名體系進行異同對照,梳理了《公約》與中國刑法罪名體系協調與銜接的路徑。針對刑事實體問題,主要研究了《公約》刑事定罪的分類化處理與不同解釋路徑、《公約》中專門網絡犯罪的銜接與解釋路徑、《公約》中傳統犯罪網絡化的與解釋路徑與《公約》規定對我國刑事立法與司法的指引及完善;各位嘉賓還從跨境網絡犯罪治理著手,研究了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的重難點環節、困境以及反思路徑。

    趙永琛—中國駐格林納達原大使,海南大學法學院兼職教授

    《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制定問題研究

    吳沈括—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治理體系與中國因應
    王鵬祥—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與中國刑法罪名體系的協調與銜接
    張馨文—應急管理大學(籌)文法學院講師《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刑事實體問題的解釋路徑探析
    孫偉—上海市徐匯區人民檢察院第三檢察部檢察官論《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背景下的跨境網絡犯罪治理與刑事司法合作

    李貝貝—新疆大學法學院講師

    跨境網絡犯罪治理中的國際刑事司法合作研究——以《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第40條為視角

    在與談環節,中國人民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時延安強調,應對《公約》與國際多領域法律的研究進行整合,同時深化國際合作,呼吁加強刑法、行政法及國內法協調的多學科融合研究,積極應對網絡安全競合情況,堅持治理工作合理、合法、合規,服務于國家發展大局與風險防范。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袁彬肯定了本單元的討論價值,并補充提出需關注網絡犯罪對象、行為、法益及爭議的“共生”特性。西南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敏指出《公約》引起了中國理論和實務界的熱議,但在管轄權規則設計、法律實務沖突等方面仍需完善,期待學界推動其發展。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國際合作委員會主任黃露娟表示,宏觀層面,《公約》標志著國際社會打擊網絡犯罪的重大突破,但也面臨主權界定、公司協作困境、技術應用與人權保護平衡、跨境數據調取規則細化等挑戰;微觀層面,京師律所依托其全球網絡和國際合作委員會,致力于破解國際協作難題,為構建更加高效的體系貢獻力量。

    第二單元 《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對具體罪行的規制研究

    第二單元由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原庭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曉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暨刑科院外國刑法與比較刑法研究所所長王志祥主持。
    主持人王曉東—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原庭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王志祥—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暨刑科院外國刑法與比較刑法研究所所長

    與談人

    樓伯坤—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

    莊勁—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

    張道許—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馬里—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京師律所(全國)刑委會執行主任

    本單元中,焦陽、趙安曉宇、張民興、朱賀、何群、劉敏嫻、王兵兵七位嘉賓分別聚焦《公約》在未成年人網絡權益保護領域的具體適用,圍繞網絡環境中未成年人面臨的性侵害、數據安全及隱私泄露等核心問題展開系列研究。其中通過多方舉例與比較考察,著重解讀了國際法規制網絡兒童性剝削犯罪的歷史沿革、《公約》對網絡兒童性剝削犯罪的規制、網絡性侵兒童犯罪條款、域外國家治理網絡性侵兒童犯罪的刑事法實踐與探索與國內刑事法應對等內容。針對數字時代持有兒童色情制品罪,分析了罪名設立的爭議、依據與路徑,更深度研究了向未成年人網絡傳播軟色情行為的刑法規制現實困境和刑法革新的啟示、偷拍、傳播私密圖(影)像的刑事規制。另一方面,各位學者嘉賓還圍繞數據法益之獨立性及刑法完善進行了探析,點出我國計算機類犯罪之協調困境、基于數據法益獨立性之純正網絡犯罪之完善要點,為我國計算機類犯罪提供了完善建議與規制路徑;在數據權屬主體刑法語境轉化問題中,論述了數據權屬主體的規范分類及其刑事可罰性基礎、權屬主體銜接的前提判斷,指明刑法語境下可識別性梯度的轉化路徑,保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焦陽—外交學院國際法系副教授

    《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對兒童性剝削行為的規制與我國刑法適用的銜接

    趙安曉宇—內蒙古大學法學院講師《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中網絡性侵兒童犯罪條款及我國刑事法應對
    張民興—山東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數字時代持有兒童色情制品行為的刑法應對——以《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為中心
    朱賀—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副教授向未成年人網絡傳播軟色情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基于《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啟示
    何群—福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數據法益獨立性及刑法完善:從《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視角
    劉敏嫻—安徽工程大學人文學院講師數據權屬主體刑法語境轉化問題研究——以《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與國內法銜接為視角

    王兵兵—天津工業大學法學院講師

    偷拍、傳播私密圖(影)像的刑事規制

    在與談環節中,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教授樓伯坤以兒童保護與網絡犯罪治理為切入點,強調要積極響應國際公約,網絡犯罪相關罪行的規制必須立足中國實際,尋求兒童權益保障與有效打擊的平衡點;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莊勁則聚焦數據犯罪領域的立法界定分享了專業見解;河南工業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張道許聚焦國內法的修改完善,特別以兒童色情制品等嚴重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的犯罪為例,闡述了法律完善的方向;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京師律所(全國)刑委會執行主任馬里從實務角度深入剖析了電子證據及口供的跨境取證申請流程與外交程序推進,并著重提出在網絡犯罪與刑法銜接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程序規則的銜接與完善。

    第三單元《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的程序措施及跨境電子取證問題研究

    第三單元由司法部國際合作局原副局長張曉鳴,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王文華主持。
    主持人張曉鳴—司法部國際合作局原副局長王文華—北京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與談人

    賴早興—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

    吳丹—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經濟犯罪偵查學院院長、教授

    王劍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

    周維平—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

    本單元彭海青、陳蘇豪、高邦迅、劉志民、郭鎮源、周庶明、宋大偉七位嘉賓分別挖掘了《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對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的深層影響,并圍繞跨境電子取證的合法性、數據主權平衡及反跨境腐敗法律域外管轄限制等關鍵難題展開前沿探討。論述了《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中程序措施對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的沖擊與應對路徑、私人跨境取證的發展與證據法規制;針對跨境電子取證與數據主權的尖銳矛盾,探索了在保障國家數據主權前提下有效獲取境外電子證據的中國應對路徑。此外,研討闡釋了境外證據合法性審查“權利保障相當性”標準的類型化展開及其有效性檢驗;警示了反跨境腐敗法律域外管轄權的潛在沖突及其現實限制,并以柬埔寨“輝煌團隊”系列電詐案為樣本,剖析了跨境網絡犯罪打擊在情報共享與司法協作方面的治理考驗以及構建“穿透式”治理體系的路徑;通過比較英美應對網絡犯罪“高發低報”的機制差異,為中國完善治理機制提供了思路。

    彭海青—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教授

    《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中程序措施對中國刑事訴訟程序的沖擊與應對路徑

    陳蘇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律系副主任、副教授刑事訴訟中的私人跨境取證
    高邦迅—遼寧大學法學院博士研究生境外證據合法性審查“權利保障相當性”標準的確立
    劉志民—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京師律所(全國)刑委會名譽主任跨境電子取證與數據主權的平衡——兼論中國的應對路徑
    郭鎮源—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學院助理教授反跨境腐敗法律的域外管轄權及其限制
    周庶明—杭州市富陽區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跨境網絡犯罪打擊的治理困境與路徑優化——以柬埔寨“輝煌團隊”電信詐騙系列案為研究對象

    宋大偉—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

    “高發低報”困境中的治理分野:英美網絡犯罪預防機制比較研究

    在與談環節中,湘潭大學法學院教授賴早興提出要積極應對《公約》中涉及的網絡犯罪問題,堅持國家主權和維護國家安全,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做到打擊與預防雙管齊下;中國刑事警察學院經濟犯罪偵查學院院長、教授吳丹從經濟犯罪偵查角度分享了利用算法技術實現涉案資金穿透式追蹤等跨境電子證據收集的先進經驗,并介紹了刑警學院在網絡犯罪與網絡安全領域構建的涉外人才培養體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劍對發言分享逐一進行了點評,強調在履行國際義務進行跨境取證時,必須妥善處理爭議,平衡合作需求與國家主權的維護。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周維平從司法實踐出發,著重強調跨境證據是打擊網絡犯罪的關鍵環節,需重點審查其合法性、可靠性與真實完整性,并期待完善跨境電子證據規則,為執法機關國際協作提供有力支持。

    第四單元 新技術犯罪的刑事規制及其他前沿問題研究

    第四單元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趙軍,寧波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微主持。
    主持人趙軍—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趙微—寧波大學法學院教授

    與談人

    吳巖—《法學論壇》原主編

    —河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

    期湘—湖南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

    葉萍—《江西社會科學》副主編

    本單元廖天虎、鄭旭江、閆雨、陶寬、梁瑋、劉春花、融昊七位嘉賓以探析“新技術犯罪的刑事規制及其他前沿問題研究”為主要脈絡,深度闡釋了深度偽造行為的法益侵害本質與刑法規制邊界,創新提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著作權刑事保護的刑法因應路徑,深入剖析虛擬貨幣型網絡傳銷犯罪的司法處置難點;抽絲剝繭分析技術犯罪的刑事法律規制與司法應對,通過前瞻性立法解釋與精準化司法裁量化解新型犯罪挑戰;立足跨境視角,探索區塊鏈技術賦能與犯罪風險防控的司法平衡路徑,并針對網絡型開設賭場罪中“情節嚴重”認定的數額計算困境提出優化進路;創新性論證解除無人機限高禁飛限制行為的刑事可罰性,以《刑法》第285條第三款“情節嚴重”的司法適用重構低空安全刑法保障機制,為多元技術犯罪治理提供體系化解決方案。

    廖天虎—西南科技大學法學院教授

    深度偽造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

    鄭旭江—浙江理工大學副教授、數據法治研究院副院長生成式人工智能作品侵犯著作權罪的規制邏輯與刑法因應
    閆雨—廣東工業大學法學院教授虛擬貨幣型網絡傳銷犯罪的司法認定及處置
    陶寬—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權益合伙人、京師律所(全國)刑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新技術犯罪的刑事法律規制與司法應對
    梁瑋—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全國)刑委會理事、涉外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區塊鏈技術賦能與跨境新技術犯罪風險防控的司法平衡
    劉春花—江蘇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網絡型開設賭場罪中“情節嚴重”認定的困境、成因與優化進路

    融昊—北京科技大學文法學院講師

    解除無人機限高禁飛限制行為的刑法規制研究——以《刑法》第285條第三款“情節嚴重”規定的司法適用為切入點

    在與談環節中,《法學論壇》原主編吳巖著重剖析了深度偽造技術、生成式人工智能、虛擬貨幣型網絡傳銷犯罪等帶來的新型法律挑戰,認同應明確深度偽造行為罪名體系,加強深度偽造行為的電子證據真實性審查;河南大學法學院(知識產權學院)院長、教授蔡軍分別論述了以上發言嘉賓觀點的獨特性,指出互聯網、傳銷模式、虛擬貨幣等因素正驅動網絡犯罪不斷進化與異化;湖南工商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劉期湘指出本單元聚焦數字時代刑法規制的特點,緊扣技術前沿性與規制動態性,啟發思考了技術中立性及犯罪界限、新技術法益保護、跨境司法協作強化及新興領域技術應用合法規范、司法改革等關鍵問題;《江西社會科學》副主編葉萍介紹了《江西社會科學》雜志社覆蓋領域以及下設專欄,從學術期刊角度,建議研究者關注論文關鍵詞精準性、標題凝練度,并在借鑒域外經驗基礎上,致力產出具有原創性的理論成果,推動學科體系發展。

    智匯終章 質越新界

    閉幕式

    ? ?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何挺
    閉幕式由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何挺主持。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創始人、終身名譽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振中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創始人、終身名譽主任,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涉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黃振中在致辭中深情回顧了京師律所與北師大法學院、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之間源遠流長的深厚淵源與卓有成效的協作默契。他指出,連續成功舉辦兩屆京師涉外法治論壇,正是緊密合作關系的生動體現,彰顯了雙方志同道合、服務國家法治建設大局的堅定信念與共同追求。他強調,這種基于共同使命的強強聯合,不僅推動著合作事業行穩致遠,更將實現寶貴經驗與法治精神的薪火相傳,為法治中國建設源源不斷地注入新的智慧與動能。他表示,在與北京師范大學及社會各界攜手努力下,京師律所必將持續煥發蓬勃生機,書寫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的新篇章。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暨刑科院教授吳宗憲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暨刑科院教授吳宗憲回顧了北師大刑科院二十年來的卓越成就,指出其已成為我國刑事法治建設與研究的核心力量和國際知名學術平臺。他強調,刑科院深度參與聯合國框架下刑事司法事務,彰顯國家學術影響力;構建了老中青結合、多學科融合的教學研究梯隊;刑科院營造了團結和諧、務實高效的治學環境,有力支撐師生的學術高產。在人才培養方面,刑科院為國家輸送了大批活躍于中央、地方及司法實務與學術界的骨干力量,學術貢獻尤為突出,教師們立足國家需求,深度參與立法司法實踐,編寫書籍、教材影響深遠,并在反恐、反腐敗、死刑改革、未成年人保護等關鍵領域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持,服務國家涉外法治需求。展望未來,他殷切期望全體師生珍視并深化刑科院專業建設,望大家勇立潮頭,接續奮斗,以扎實的學術成果贏得應有的學術地位,創造影響深遠的學術品牌,成為各自領域的佼佼者。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梁迎修
    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梁迎修表示,本次論壇作為北師大刑科院成立二十周年的重要獻禮,精彩實現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與“京師涉外法治論壇”兩大學術品牌的聯合,凝聚了學界與實務界的核心智慧,充分彰顯了北師大法學學科三十年的發展積淀。此外,北京師范大學與京師律師事務所的深度戰略合作,充分體現了校所協同創新機制的優勢,雙方以“親如一家”的緊密關系為論壇提供了全方位保障。他強調,未來將持續深化與京師律所的協作維度,重點圍繞涉外法治人才培養、前沿議題研究、學術成果轉化等領域強化聯動,共同構建“產學研用”一體化生態。
    第十六屆當代刑事司法論壇暨第二屆京師涉外法治論壇以《聯合國打擊網絡犯罪公約》為錨點,直面數字時代刑事司法的規則重構挑戰,有助于推動中國主動參與網絡犯罪國際治理的話語權建設,亦為國內立法提供涉外法治與本土法治協同進化的關鍵范式。京師律所將以本次論壇為契機,持續攜手北京師范大學及各界專業人士,探索兼顧中國立場與全球視野的網絡犯罪治理新模式,以更加立體全面的智慧方案重塑全球網絡犯罪治理新坐標!
    相關律師
    国产精品视频99re_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_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 single-newsinfo.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