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薛長禮一行蒞臨京師律所座談交流
- 瀏覽:114
7月8日下午,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薛長禮一行蒞臨京師律所座談交流。京師律所權益合伙人、演藝法律事務部主任晏艷,京師律所公司治理法律事務部主任陳俊麗,京師律所審判監督法律事務部主任解建泳,京師律所合伙人、環境法律事務部主任王炳森,京師律所律師助理曹靜、龍家曼共同參加會議。本次會議由京師律師姬建勛主持。
會前,在王炳森律師、姬建勛律師的陪同介紹下,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薛長禮一行參觀了黨建文化長廊、四合院、行政服務大廳、京師律禮等京師特色區域,深入了解了京師律所的發展歷程、組織架構、文化建設等基本情況。
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薛長禮系統闡釋了安全生產法治建設的核心挑戰與協同創新路徑。他指出,當前安全生產事故頻發表明法律歸責體系薄弱與合規服務缺位的雙重困境,北京市安全生產法治研究會作為國內首家專注該領域的專業機構,已通過參與《安全生產法》等立法修訂、研發行業合規指引、承接北京市《消防條例》評估等課題構建三維治理體系。他強調,當前安全生產事故頻發暴露出法律歸責體系薄弱與專業合規服務缺位的深層次矛盾,亟需通過“預防-合規-追責”全鏈條法治解決方案實現系統性風險防控。
針對法學教育與實踐的協同發展,薛長禮教授詳細介紹了文法學院在法學教育領域的特色定位與發展機遇,高度評價了京師律所的專業化、多元化發展模式。他指出,文法學院作為國內重要的法學人才培養基地,肩負著為國家輸送高素質法治人才的重要使命,但在當前法學教育實踐中,仍面臨理論與實踐結合不夠緊密、學生實習實踐機會有限等挑戰。為突破發展瓶頸,學院積極與京師律所深度交流,旨在借鑒先進經驗,推動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的協同發展,從傳統法學教育模式向應用型、創新型法學人才培養模式轉型升級。他表示,期望未來能與京師律所共同探索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的創新合作模式,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法治人才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與實踐平臺,助力法學教育與法律行業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邁出堅實步伐。
京師律所公司治理法律事務部主任陳俊麗強調,律所與高校的合作不僅是資源共享與人才培養的結合,更須“重教育、促實踐”,實現法學理論、法律實務與社會需求的有機統一。她指出,京師律所通過構建精細化的法律事務部門機制和系統化、高質量的專業培訓體系,有效提升律師的專業化水平與服務品質。京師律所將充分發揮在專業深耕、人才培養與行業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支持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在法學教育創新、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為推動法學教育與法律行業的協同發展、服務社會法治建設貢獻京師力量。
京師律所審判監督法律事務部主任解建泳指出,安全生產案件涉及行刑銜接、多部門監管職責界定及重大責任事故罪、玩忽職守罪等刑事風險,其法律適用需穿透表象,精準把握個案中的具體因素與因果關系。他表示,京師律所希望能夠在未來深度參與法學教育,將豐富的安全生產、產品質量、侵權責任等實務案例引入教學,通過共建實踐基地、提供實習崗位、聯合課題研究等方式,助力學生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提升其解決復雜法律問題的能力。同時,律所將依托自身的專業平臺與實務資源,積極推動與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的常態化協作,共同為法治人才培養與安全生產法治水平提升貢獻力量。
京師律所權益合伙人、演藝法律事務部主任晏艷結合自身主導對接中國公路工程咨詢集團等大型央企資源的經驗,提出未來可聯合高校及業界力量,共同研發針對演藝行業的標準化安全生產法律產品與服務方案。她強調,此類產品需深度融合行業特定風險識別、合規審查要點及事故應急處置等實務經驗,方能形成具有市場競爭力與可推廣性的解決方案,并為處理復雜案件提供專家智庫支持。同時她表示,將積極推動律所與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的多維互動,組織具備安全生產專長的律師參與學校課程建設與實踐教學,為師生定制化開設安全生產法律實務前沿課程,共同培養兼具理論素養與實踐技能的法律人才,為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治理水平提供堅實的法治化保障。
京師律所合伙人、環境法律事務部主任王炳森深入闡述了環境法律實務與安全生產領域的緊密關聯及其協同服務價值,并分享了拓展律校交流的多維路徑。他提出了具體工作方向:一是與文法學院專家共同提煉企業在安全生產中暴露的法律需求,研發針對性法律服務產品;二是高效對接獲取深度信息;三是關注社會應急救援力量的法律風險防控短板,研究為其提供規范化培訓與操作指引。此外,他還分享了其在北京多所高校講授法律實務課程的心得,強調法學教育中職業價值觀塑造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深遠影響,表達了共同培養復合型法治人才、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的愿景。
京師律所律師助理曹靜結合自身從校園到律所的過渡經歷,深刻剖析了法學教育中理論教學與法律實務銜接的現實挑戰。她指出,盡管在校期間通過校外導師講座接觸了部分實踐知識,但受限于課時安排的碎片化與短暫性,學生對復雜法律實務的認知深度和系統性存在明顯局限。當前法學生對深化實踐性教學存在迫切需求,亟需構建更長效、深入的校所協同機制。她希望在未來校方與律所能夠拓展互動形式,使學生能在求學階段更充分汲取資深律師的實戰經驗,彌合理論認知與實務操作間的鴻溝,為未來職業發展夯實基礎。
京師律師姬建勛結合行業觀察指出,當前安全隱患識別標準存在操作性弱、評價體系混亂等核心問題,導致管理流于形式、風險根源難除。他強調,法律人應把握時代機遇,推動安全管理向“安全法律管理”躍升,通過整合高校、律所、企業、政府及專業人才資源,構建高能級協同平臺,將安全合規服務從形式審查深化為能有效阻斷事故、獲得司法認可的實質保障。針對律校合作,他提出應進一步深化雙向賦能:一方面,律所向學校傳遞前沿法律動態與實務需求,助力人才培養精準對接市場;另一方面,學校通過組織專題講座、實務工作坊等形式,幫助學生拓寬行業認知、明晰職業規劃,縮短理論認知與職業選擇間的距離,共同鍛造能服務國家安全生產戰略的高素質法治人才。
本次會議通過搭建京師律所與北京化工大學文法學院的深度對話平臺,聚焦安全生產法治化轉型與復合型人才培養兩大核心議題,共同探索“律校協同、產教融合”的創新實踐路徑。未來,雙方將攜手打造涵蓋安全生產法律實務、企業合規治理、環境責任風險等前沿領域的特色課程體系與聯合研究項目,著力構建“理論-實務-創新”三位一體的法治人才培養共同體,為提升安全生產法治水平、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持續注入專業化、可持續的智力支持與人才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