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咨詢熱線:4001-666-001 國際業務免費咨詢電話:010-50959845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職務犯罪重大新型疑難復雜案件高級研修班”于京師律所圓滿舉辦

    • 瀏覽:323

    6月28-29日,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職務犯罪重大新型疑難復雜案件高級研修班”在京師律師大廈一層大講堂圓滿舉辦。為了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監察工作法治化、規范化,保障依法公正行使監察權,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本次研修班匯聚了職務犯罪研究與實踐領域的資深專家與法律實務工作者,聚焦監察體制改革深化背景下職務犯罪案件辦理中的前沿議題與實務痛點,圍繞職務認定、證據審查、程序銜接、辯護策略等重點難點進行深度研討與經驗交流,旨在提升法律共同體應對重大新型疑難復雜職務犯罪案件的實務能力與理論素養,推動職務犯罪治理工作的專業化與規范化發展。本次研修班有幸邀請到了職務犯罪治理權威專家王曉東教授授課,其理論層次高,授課效果好。本次研修班由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律璞玉,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朱延平,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則梅,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楊舒共同主持。

    參與本次研修班的講師及嘉賓有:
    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庭長、一級高級法官,現任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王曉東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常務理事、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王朝勇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王發旭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劉志民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則梅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譚淼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律璞玉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蔣為杰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范辰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馬里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朱延平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于洪坤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楊舒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周博生

    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總所刑事專業組聯合負責人張志勇

    線下150余名學員及線上3萬余人共同參加本次培訓。

    6月28日 精研職務犯罪辯護之道

    6月28日上午,研修班正式拉開帷幕。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常務理事、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王朝勇代表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致開幕詞。他強調,在黨中央持續深化反腐敗斗爭、監察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背景下,職務犯罪案件呈現出重大、新型、疑難、復雜的顯著特征,為法律職業共同體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他指出,本次研修班的舉辦,旨在聚焦職務犯罪辯護實踐中的前沿難點與痛點,致力于提升法律人特別是青年律師在辦理此類案件中的“政治力”、“專業力”和“溝通力”三大核心能力,并著力培養兼具“哲學家智慧、詩人激情、法學家素養、政治家立場”的復合型人才。他表示,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將持續發揮平臺優勢,通過系統化的理論研究、實務培訓以及與紀檢監察機關的深度交流,為提升職務犯罪治理的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服務國家反腐敗工作大局貢獻力量。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王發旭聚焦“職務犯罪辯護的難點與突破”一題進行了深度實務解析。他系統剖析了當前職務犯罪辯護在反腐敗高壓態勢與監察體制改革深化背景下面臨的核心困境,精準提煉了實踐中普遍存在的“五個一樣”和“十個不敢”等結構性難題,并著重指出了非法證據排除啟動難、監察權運行邊界及同案犯認罪認罰帶來的辯護挑戰。他結合親自承辦的黃某利案、冀某鋼案、楊某案等重大典型案例,生動闡釋了突破上述難點的實務策略與技巧。最后,他寄語青年律師,強調持續深化理論學習、精研法律政策、提升將知識轉化為有效辯護生產力的能力,為應對重大新型疑難復雜職務犯罪案件提供了專業借鑒。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譚淼律師以《職務犯罪中的職務認定》為題展開深度解析。職務犯罪的前提是行為人的職權,正確理解職權是判斷職務犯罪的罪與非罪和重罪與輕罪的關鍵問題。譚淼律師從六個維度深度解讀“職務”這個構成要素要件,并就職務犯罪案件的“職務”認定難題,分享了自己的獨到見解。他還強調,刑辯律師應當有意識區分“事實之辯”與“法律之辯”、“無罪之辯”與“罪輕之辯”這兩對概念,為辦好職務犯罪案件提供了體系化的法律方法論和實務指引。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馬里圍繞《如何做到職務犯罪的有效辯護》這一實務課題展開深度剖析。他以“降刑期、輕量刑、保權益”為著力點,提出在反腐敗高壓態勢與監察權主導調查的背景下,律師需精準運用精細化辯護策略應對此類復雜案件。他系統闡釋了實現有效罪輕辯護的關鍵路徑:通過深度審查同步錄音錄像挖掘潛在非法證據排除點,掌握同案犯翻供情境下的應對技巧以鞏固有利成果,精準把握二審改判的核心要素,以及審慎運用靈活取證策略。他特別指出,隨著監察權能的強化,律師專業價值愈顯重要,應克服畏難情緒,在法定框架內積極作為,通過上述精細化審查方法體系與策略性溝通,為當事人爭取最優量刑結果,在服務國家反腐大局的同時切實保障涉案人員合法權益,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6月28日下午,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律璞玉聚焦《監察法治與賄賂犯罪辯護》,深度解析新修訂《監察法》對辯護實踐的關鍵影響,并提出辯護律師需精準把握法治反腐的核心要求,融合監察程序規則與刑事訴訟辯護策略。她系統剖析了當前賄賂犯罪辯護中的難點與痛點,并結合新法修訂亮點以及典型實務案例,創新性構建了應對策略閉環:通過精研監刑銜接機制實現程序性辯護突破,善用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挑戰調查瑕疵,并探索在嚴格政策環境下論證自首、退贓等情節的精準路徑。她進一步強調,辯護律師需精研監察程序與刑事訴訟銜接機制,并呼吁通過后續立法完善非法證據排除規則、明確關鍵證據調取程序等外部監督機制,以切實提升賄賂犯罪辯護的實效性,推動中國特色監察制度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蔣為杰針對《職務犯罪中的自首問題》這一關鍵量刑節點展開深度剖析。他指出,當前職務犯罪辯護在巨額犯罪數額普遍化背景下,傳統從寬路徑效力有限,難以突破十年以上量刑門檻,而精準把握和成功論證自首情節則成為實現實質性量刑突破的“最優解”。為解決這一難題,他創新性提出“概念統一、量刑分層”的實踐路徑:在嚴格遵循自首法定構成要件的前提下,通過司法政策精準調控量刑從寬幅度以替代對自首成立本身的過度限制,并借鑒北京地區危險駕駛罪緩刑控制等實例,論證了該路徑在平衡法秩序統一性、滿足從嚴懲治需求與保障辯護實效性方面的可行性,為破解職務犯罪量刑僵局提供了兼具理論深度與實操價值的專業方案。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于洪坤在《金融反腐中監委管轄案件》講授中,以商業銀行領域為典型樣本展開系統闡釋。他通過厘清金融領域復雜主體身份及客體屬性,精準解析了監委在金融反腐中行使管轄權的核心邏輯與實踐難點。他結合遼沈銀行重組等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了“雙管”公職人員的協作管轄規則及機構合并注銷時的管轄銜接問題,強調此舉旨在破解金融系統“多頭管理”與“監管真空”并存的困局;同時指出,修法確立的“監察機關為主調查”原則及明確管轄義務履行程序,是對金融領域“精準反腐”與“保障企業正常經營”平衡訴求的法治化回應。他進一步呼吁,需通過細化金融國資監管規則、完善跨部門協作細則及強化證據銜接標準,持續提升金融反腐領域管轄實踐的規范性與效能,推動中國特色監察制度在復雜金融生態中高效運行。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劉志民圍繞《職務犯罪證據體系建立的探索分析》深度剖析了監察體制改革深化背景下證據體系構建的核心挑戰與優化路徑。他圍繞“監察證據全流程治理”主線,系統闡釋了從證據收集、保管固定到審查轉化、法庭運用的四大實務維度難題:包括過度依賴口供導致“供述易反復、客觀證據薄弱”、電子數據易污染且原始載體滅失難驗證、同步錄音錄像調取難制約非法證據排除、以及證據保管鏈條斷裂與瑕疵補正隨意性。他結合典型實例指出,破解上述困境亟需構建“雙維四階”體系。他強調,唯有通過細化電子數據取證規范、暢通監檢證據審查協作機制、壓實客觀證據收集責任,方能筑牢“以審判為中心”的證據鏈條,實現反腐效能與程序正義的有機統一,推動中國特色職務犯罪證據規則體系邁向更高規范化水平。

    在研修班首日課程收官之際,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常務理事、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王朝勇作總結致辭。他強調,本次培訓以“交流賦能·實務突破·人才鍛造”為核心,通過七位研究員的深度授課,生動詮釋了辦理重大新型疑難復雜職務犯罪案件所需的“政治力、專業力、溝通力”三大核心能力與復合型人才標準。他結合授課內容與經典案例,指出每堂精品課均是對“重大、新型、疑難、復雜”案件特質的精準回應,并呼吁法律職業共同體打破認知壁壘,在深化“專家論證、團隊作戰、信息溝通、媒體監督”十六字協同機制中探索辯護策略優化與監察程序規范化的創新路徑,最終以常態化專業交流與認知共振,賦能國家反腐敗治理體系的高效運行與法治化水平提升。

    6月29日 探討職務犯罪治理之道

    6月29日上午的研修班課程,由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張則梅主持。

    6月29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原刑二庭庭長、一級高級法官,現任中國犯罪學學會副會長,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兼職教授王曉東以健全中國特色監察權、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制約體制機制為背景,聚焦《監察調查程序與刑事訴訟程序銜接制約》核心議題展開系統闡釋。他圍繞“有效配合制約”主線,深度剖析四大實務維度:在管轄銜接上,厘清監察機關101個罪名職能管轄邊界,闡釋互涉案件“分別立案、監察為主調查”原則及指定審判管轄規則;在強制措施銜接上,詳解留置與先行拘留、羈押/非羈押性強制措施的雙向轉換規則,并對比新增“管護”“責令候查”與刑事拘留、取保候審的適用邏輯與制約要點;在審判銜接上,構建補充調查/調查核證機制并強調自首/立功書證提交的剛性要求;在涉案財物處置銜接上,確立真偽鑒定與價格認定的證據標準,辨析違紀違法所得與犯罪所得處置順位。他結合實踐爭議指出,唯有細化協同流程、統一證據轉化規則、強化審判對程序瑕疵的審查制約,方能實現監察調查與刑事訴訟的無縫銜接與效能平衡,切實提升職務犯罪治理法治化水平。

    6月29日下午,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常務理事、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名譽主任王朝勇以深化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與全面依法治國為背景,聚焦《辦理職務犯罪辯護的四個堅持》核心方法論展開系統闡釋。他深入論證了應對重大新型疑難復雜職務犯罪案件的系統性辯護路徑:一要堅持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確保辯護工作契合黨和國家反腐方針,在政治大局中依法保障當事人權益;二要堅持依法辯護,雙維并重——實體上精準把握法律適用,程序上嚴格審查監察調查合法性,捍衛程序正義;三要堅持證據辯護,運用“三維審查法”構建證據鏈思維,深挖有利證據并力推非法證據排除;四要堅持無罪辯護立場,堅守職業道德底線,通過專家論證、團隊協作及有效溝通爭取最優結果。他強調,在監察權能強化背景下,“四個堅持”體系是破解職務犯罪辯護困境、平衡反腐效能與人權保障的關鍵路徑,應通過深化法律職業共同體協作與完善外部監督機制,持續提升中國特色職務犯罪辯護的專業化與規范化水平。

    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研究員、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主任王發旭作總結致辭。他指出,本次研修班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專委會深化職務犯罪治理實踐的新起點,未來工作必須聚焦實務痛點、突破認知局限,以“破除畏難情緒、強化專業精進、勇擔法治使命”為行動綱領,針對當前職務犯罪辯護的核心挑戰,如監察證據的“強勢性”與潛在瑕疵、自首/立功等關鍵量刑情節的精準論證、以及“基本事實爭議案件”的突破路徑展開攻堅。他特別強調,律師應秉持“科學審視證據、深度鉆研法律、善用專家論證與同行協作”的智慧策略,在依法捍衛當事人合法權益與維護司法公正的平衡中,實現辯護政治效果、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為推動監察法治精細化發展與中國特色職務犯罪治理體系完善貢獻不可替代的專業力量。

    本次“職務犯罪重大新型疑難復雜案件高級研修班”的成功舉辦,標志著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在深化理論研究與實務融合、構建法律職業共同體交流賦能平臺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對提升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化、規范化水平,服務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深化與反腐敗斗爭大局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研修班精準聚焦“重大、新型、疑難、復雜”案件辦理中的前沿議題與核心痛點,系統輸出了涵蓋職務認定、證據體系、程序銜接、辯護策略等多維度的創新解決方案與實務指引。未來,京師律所將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緊密協同北京市監察法學研究會職務犯罪治理專業委員會,通過深化理論研究、探索體系創新與推動成果轉化,持續賦能新時代監察法學高質量發展,為健全中國特色職務犯罪治理體系、提升監察執法司法公信力提供堅實智力支撐與專業保障!

    相關律師
    国产精品视频99re_亚洲精品无码你懂的网站_亚洲乱码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 single-newsinfo.php